pg电子试玩入口-pg电子游戏 >> 诸子百家 >> 道家

中国道教气功养生大全-pg电子试玩入口

道医 2023-06-24 19:18:00

中国道教气功养生大全

本书共收道教气功养生辞目6604条,分为名词术语、功法丹法、仙方歌诀、人物流派、著作文献五类。 道教养生学来源于道教长生成仙的信仰,建立在道教宇宙观、人天观、身心观的基础之上,与道教的生道合一、重生贵生、天人相应、形神相依、我命在我、以德养生思想有著密切关系。道教养生学是道教思想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养生学随著道教理论的丰富发展而渐渐成熟,道教养生学理论与方法的不断完善对于整个道教的传播发展起著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道教养生学以道教的宇宙生成理论为根据。

中国最好的养生气功

很难说哪一个养生气功最好,毕竟长寿的原因有多个,一些没练养生功的老人比练功的长命健康就是证据。
要说最好的应该是适合个人,能安全又轻松的练上手和练出功效,能强身祛病的功法。所以,选一个有口碑和有明师指导的功法比较实际。
自古道家人物以长生不死为目标,经历几千年的实践鼓捣出不少的养生气功,长寿修道人也有不少。其中,南派内丹宗师大多寿至近百和过百岁。南宗性命双修,大多是先修命功,也就是先在下丹田下功夫、贯通全身经络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标。所以,养生气功最好选择南宗或主练下丹田的功法。

道教养生文化?

养生术被认为是能沟通人仙关系的桥梁。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道家与道教”一卷中论述这一问题时说:“道家只求长生,并不是认为精神不死,而是实体的长生,也并非认为长生是人生问题的解决途径之一,而是惟一的解决途径。”正是这样,养生术与先秦神仙家直至后来的道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并随着这一宗教体系的发展演化而形成一门博大精深的、蕴含着高度健身疗疾价值的古代人体科学和养生方法体系。
早期道教的信徒们信奉秦汉流传的神仙说及不死观念。他们深信凡人通过服食、导引、行气、房中术等修炼方法能成为神仙,达到长生不死,羽化飞升。西晋著名道士葛洪在其《抱朴子内篇》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长生成仙之说:“登虚蹑景,云舆霓盖,餐朝霞之沆瀣,吸玄黄之醇精。饮则玉醴金浆,食则翠芝朱英,居则瑶堂瑰窒,行则逍遥天清。”他认为,这种神仙境界是人人都可达到的,但须通过艰苦的努力和辛勤的修炼,“仙之可学致,如黍稷之可播种得,甚炳然耳。然未有不耕而获嘉禾,未有不勤而获长生度世也。”他强调:“道家之所至秘而重者,莫过乎长生之方也”,“长生之道,道之至也,故古人重之也。”他充分肯定人在养护生命、长寿长生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坚信人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延年益寿乃至长生不死。他指出:“夫陶冶造化,莫灵于人。故达其浅者,则能役用万物;得其深者,则能长生久视。知上药之延年,故服其药以求仙,知龟鹤之遐寿,故效其道(导)引以增年。”传说活了800岁以上的彭祖老子都是人而不是天生神人,“非异类而寿独长者,由于得道,非自然也”。至于如何得道成仙?葛洪认为除了要勤修和拜师以外,还要首先作到“不伤不损”,亦即避免各种可能伤身害生之事,其次要注意养生治身:“养生之尽理者,既将服神药,又行气不懈,朝夕导引,以宣动荣卫,使无辍阂;加之以房中之术,节量饮食,不犯风湿,不患所不能,如此可以无病。”最后是在以上基础之上习炼成仙之道:“欲求神仙,惟当得其至要。至要者在于宝精、行气、服一大药便足。”
葛洪认为神仙是由凡人经过修炼而变成的,而神仙的最大特点是长生不死、羽化飞升。
在葛洪看来,神仙并不是虚无缥缈的,长生久驻的人就是活神仙。若要长生,首先要长寿,而要长寿则需采用一定的养生保健方法来祛病健身,使身体和精神保持健康强盛。而这些手段即是道家养生修炼学的主要内容。------------

怎样修炼气功?

气功是一种运用自然能量的方法,这是生命体所特有的能力,好,这里先说所谓的“气”是什么。
气,分成两种,内气和外气,只有内气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体会到或者催动外气。虽然都称为“气”,但本质是不同的,就像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有着本质区别一样,内气和外气的区别只能比这更大。
内气,是身体内的生物电现象,它可以在经脉内被感知运行从而在念力的指引下起到通经活络,舒筋活血的作用,这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气功,但是只会强身健体,勉强延年益寿。也不是我们所要讨论的真正意义上的气功。

如上面的两张图片中,你且注意看右下角处,

那其中有很多气功修炼的书籍资料,内中有几千册气功方面的书籍资料,是帮助你学习气功非常不错的地方

[中国道家养气全书].道玄子.扫描版
[中国道家养生祛病秘法].朱鹤亭.扫描版
[中国气功史].李志庸.扫描版
[中国气功思维学].叶眺新.扫描版
[中国气功武术探秘].郑光路.扫描版
[中国气功学概论].赵宝峰.扫描版
[中国气功学术发展史].周世荣.扫描版
[中国气功与念力].刘正.扫描版
[中国气功咨询大全].李成银.扫描版
[中国清净布气门气功].徐新俊.扫描版
[中国上乘内功].志超.扫描版

[中国道家养生益寿秘法].朱鹤亭.扫描版
[中国道教气功养生大全].李远国.扫描版
[中国佛家气功经典导读].刘天君.扫描版
[中国高能气功].李智友.扫描版
[中国功法百家].董刚昭.扫描版

[中国气功辞典].吕光荣.扫描版
[中国气功萃义].吉良晨.扫描版
[中国气功大成].方春阳.扫描版
[中国气功大论战].张兆志.扫描版
[中国气功大全].朱鹏飞.扫描版
[中国气功功法大全].楼羽刚.扫描版
[中国气功功法精选].赵宝峰.扫描版
[中国气功健康法].(日)吉田健一.扫描版
[中国气功经典1].吕光荣.扫描版

[中国古代气功选注].邱陵.扫描版
[中国古代人体特一异一功能集锦].谢毓瑜.扫描版
[中国古代延年益寿术].李士信.扫描版
[中国古代养生术百种].余功保.扫描版
[中国古代养生四书].陈立明.扫描版
[中国古代养生长寿秘法].竹剑平.扫描版
[中国古代养生长寿术].边治中.扫描版
[中国骨髓运气功].刘志明.扫描版

我第一次接触气功是一九八二年。那一年母亲多病,久治不愈。当时有一本气功杂志,哥哥把它带回家。我看过了,第一次接受了气功的概念,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认识。当时,香港的武侠小说传入了中国,于是,继电影《少林寺》之后,再次掀起全国性的浪潮,主要的参与者还是青少年。我们当时读武侠小说简直着了魔、入了迷。武侠小说以横扫千军之势占领并笑傲中国书市,以绝对的优势吸引着中国千千万万的男性读者。同时,台湾的言情小说也几乎平分秋色,影响了几乎整整一代女孩的爱情、婚姻和人生观。气功只讲究通,不讲究炼,感觉上限比较低
我说的炼是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的炼,气功在精气神中基本只关注气,修炼方式也只是通经络,虽然容易出成果,但是很难达到更深的境界。我遇到过的内功修炼者可是很厉害的,弱的能达到外邪不侵,最强的那个内力可以直接灼烧我的经络,他打入我体内的内力用了两年都没有排完。
而气功修炼者基本都没有杀伤力,也没有什么自保能力,
然而修炼的目的如果只是强身健体就没意义了,单丛身体健康的角度来讲,锻炼还有调节饮食效果更好。我觉得修炼最大的意义是长生,身体上的长生不现实,灵魂上的长生还是有一点可能的,虽说修到阳神鬼仙也不怎么现实,至少修到阴神谋求投胎也是个选择
在遇到瓶颈的时候,一句话确实能起到很大作为,然而一个人遇到的瓶颈自己跨过去更好,依靠别人是无法走出自己的道的

那时候练功,心里老惦记着什么时候练成大力金刚掌,能够开砖断石,好在同学们面前露一手,也就没人敢欺负我了(其实本来也没人欺负,都是假想敌)。静不下来,当然也没什么进步了。
后来到五年级了,要上晚自习,学校离家有几公里,晚上就不回家,住学校了,每周末回家一次。可能是年龄大一些,也就懂事一些,五年级的时候,又开始认真练气功了。毕竟那时候没有手机等电子产品,晚上住校9点关灯,只能睡觉。在家一般都十点才睡,所以九点还睡不着,但又不能聊天。好吧,那就练气功吧,卧式气功。
这回就没太追求练成什么了,差不多就是打发睡前时间而已。坚持了一段时间,感觉记忆力变好了。我那时候老喜欢坐在最后一排,因为离讲台远,就算开小差,老师也不容易发现。也因为不认真学习,成绩一直中游。但练气功一段时间后(估计两三个月吧),上课依旧开小差,但是考试成绩明显好转,每次考试基本能混进前十名了。
更有意思的,体育成绩也变好了。那时候体育课有上单杠那个项目。单杠大概到脖子的高度吧,两种上法,一是抓住单杠,双脚用力蹬地跳起,双手撑住单杠,整个身体离地,定住,然后有控制的向前旋转翻滚落下。二是双手反握单杠,身体向前上翻滚,双手撑起在单杠上,定住,落下,完成。当时就这两个动作,全班除了两个大高个同学能完成,个子矮小的,也就只有我完成了,我自己也觉得很惊讶。另外就是立定跳远,我的成绩竟然是全班第一,要知道那时候的身高在班里也就是中等水平(坐最后一排都是自己申请的,按身高排只能坐中间)。从那时候开始,我发现气功对学习生活有积极、重大 的意义。


由于气功带来一些效果,所以在练功的时候,为了追求更墙裂的气感,就会加重意念,导致后来出现偏差。我的偏差表现为腹部胀气,一动意念就更明显了。其实开始还不知道这是偏差,后来觉得不太对劲,就找书出来看看,发现这是偏差的一种,按照书里的纠偏方法,似乎不太管用(可能也做不到位),没办法,治好先不练了。

隋唐道教服元气的方法简介

在隋唐道教的服气思想中非常强调服元气、内气和内元气,即要求人们保持自身体内的元气勿泄,惜精握固,以求长生。因为人禀一元之气而生成,元气为人之本根,守住此本根,则可得道,而坚守本根的方法就是服元气、内气。《尹真人服元气术》说:「夫人身中之元气,常从口鼻而出,今制之令不出,便满丹田,丹田满即不饥渴,不饥渴盖神人矣。是故人之始胎,不饮不啄,故无出入息,即元气复,元气复即长生之道机也」。能够使元气不泄露到人体之外,如人之胎儿状态,便得到长生之道的契机。可见服元气或内气的一个总的方法或者说总原则就是保守自身元气,令之勿泄。

目录1服元气的具体方法2《胎息杂诀》介绍了两种操作方法3参考资料 服元气的具体方法

第一

服元气先须澄其心,令无思无为,恬淡平静。出息任其自然而出,未至半口鼻俱关,徐徐而已,气即上行,举首以声咽之。仰息左,伏息右,以气送通下胃气,或以意引气送之至胃,转下流至丹田,又从容如初咽下。咽下余息,息即丹田不隔,丹田不隔即入四肢,以意运行即流布。大抵气不出于玄牝,但令通流,须出皆须调适,不得粗喘。如果隔气未达丹田,虽欲强为,终难致。故初服者多防满,但资少食,必在勤行。勤心行即气自流转,自然之功著。这就是饮自然以御世,朝神入微,始于三五,成于七九。用仰势法低枕卧,缩两肩两膝,伸两手,著两肋。用伏势法以腹着床,以被支胸,手足并伸。其仰咽即令气从左下,伏咽令气从右下。咽气之时,皆令作声,有津液来亦须别咽,乃须出息,若用入息即生风随入,不可不慎之。咽气中间,即别任意休息,待心喘俱定,然后可以复为之。初用气时,必须安稳坦然无事,气则流通,若心有所拘,即窒寒不流注。初学者先觉胃中防满,噫气不休,但少食为之,即觉通于生脏,后自觉到丹田,然后始觉气周行身中,身中调畅,即神明自然致矣。

第二

服元气于气海。气海是受气之初,传形之始,当脐下三寸。婴儿诞育时,惟脐带与母胞相连,其带空中如管,则传气之所形,从此渐凝结。人欲长生,必修其本,人不知其根本,外求修助,万无一成。气海与肾相连,属壬癸水,水归于海,故名气海。气以水为母,而水为阴,阴不能单独生成,必与阳相配。心属南方丙丁火,是盛阳之主,既知气海,以心守之,阳下临,阴上报,因此化为云雾,蒸薰百骸九窍,无所不达。凡气困者,身皆有疾,沉结在内,或医药不能疗,尤须精诚摒去外想,闭气于气海。以手于脐下候之,气应之候冲容,如喘如触,或鸣或痛,如掣如物,动于掌下,亦须静候之,兼以目下注。是阳气照阴,阴气腾上,又能为津液,如此久久,鼻中喘息,都无出入喉,觉气海中时动用耳。每用气后,必须微调息使散,若不散,他日为疮肿,终不为佳。

第三

茅山贤者服内气诀。侧卧,右肋着地,微缩两足,著头向南,面东,两手握固,傍腮边。闭取内气,极力开喉咽之,如此七咽,一吐气。若病时服气,一咽两咽一吐,然后七咽一吐气。又调息,令出入气均,依前又咽,都四十咽,然后起坐练之。竖膝坐,两手相叉抱膝,闭气鼓腹二七或三七,气满即吐,更调息,特不得令喘粗。调讫,又闭气二七或三七,一吐气,使腹调适乃休。或汗出,头足皆热,此气遍,即当饱满,三关百节,宣通畅适。旧经皆存想,死为烦劳,却使心意难行。服气本于胎息,但无思念,自合元化之功。常法︰能爱精握固,闭气吞液,则气化为血,血化为精,精化为液,液化为骨。常行之不倦,精神充满。

第四

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法。服内气之妙在于咽气,世人咽外气以为内气,不能分别,吐纳之士宜审而为之,或无错误。人禀天地元气而生身,身中自分元气而理,每咽及吐纳则内气与外气相应,自然气海中气随吐而上,直至喉中。但喉吐极之际,则辄闭口连鼓而咽之,令郁然有声,汩汩然从男左女右而下,纳二十四节,如水沥沥,分明间之。如此则内气与外气相顾,皎然而别。以意送之,以手摩之,令速入气海。

服气炼形,稍暇入室,脱衣散发,仰卧展手,勿握固,梳头令通,垂席上布之,则调气咽之。咽讫,便闭气,候极,乃冥心绝想,任气所之,闷即吐之,喘息即调之。候气平又炼,如此十遍即止。初服气之人未通有暇,渐加一至十,候通,渐加至二十至五十,如全身出汗是其效。安心和气,且卧勿起冲风。这是老延年的良术。

委气之法,体气和平,身神调畅,无问行住坐卧皆可为之。但依门户调气,或伸于床,或兀然而坐,无神无识,寂寂沉沉,使心同太空。因而调闭,或十气二十气,须任气不得与意相争,良久,气当从百毛孔中出,不复口吐。

第五

在强调服元气的同时,隋唐道教服气也很重视胎息法,实际上此法和服元气术休戚相关,服元气时多运用之。《云笈七签》卷五十八记载了《胎息精微论》、《胎息根旨要诀》、《胎息杂诀》、《胎息口诀》,卷六十记载了《服气胎息诀》、《胎息经》,专讲胎息。另外散见于诸家气法中也有不少是关于胎息的。这也是当时道教服元气的一大特征。

甚么叫胎息?《延陵君修养大略》说︰「人能依婴儿在母腹中自内气,握固守一,是名曰胎息」。《胎息口诀》说︰「久久行之,口鼻俱无喘息,如婴儿在胎以脐通气,故谓之胎息」。《胎息杂诀》认为︰「胎息者,然内外之气不杂,此名胎息」。《胎息根旨要诀》指出︰「古修胎息者,寻其所著,皆未达于玄门,据其文字所陈,悉皆互有得失。或云无气是胎,闭气不喘是息,各执一门,未有所趣,迷误后学」。「胎息者,是天地阴阳二气,初结精之气,气结而为形。形既成立,则精气光凝为双瞳子,双瞳子者,即父之精气,号为纯阳之精,故能鉴视万物。又受母之阴气而成玄牝者,即口鼻也。是知形为受气之本,气为成形之根,则此二气为形之根蒂者也。根蒂既成,则能随母呼吸,绵绵十月胎体成而生。故修养者效之。夫云复其根本,此胎息之要也。」可见道教内对此解释有所不同,但以婴儿在胎内内的呼吸状态作比喻是一致的。

胎息的具体方法也各有主张。《胎息精微论》说︰「凡胎息服气,从夜半后服内气,七咽。每一咽既调气六七息,即更咽之,每咽如水流过,坎声是气通声也。直下气海中凝结,腹中充满如含胎之状,气从有胎中息(气海中有气充,然后为胎息之道)。气成,即清气凝为胎,浊气而出(散从手足及发而出)。胎成,即万疾自遣,渐通仙灵。」凡服气之时,须关节通,胃海开,纳元气。固纳毕,即关节还闭,徐徐鼻出,纳外气,自然内外不离,胎中气亦不出。但潜屈指数息,从十至百数,从一百至二百三百,此为小通,即耳目聪明,百病皆愈。若抑塞口鼻,拟习胎息,殊无此理。口鼻气既不通,即畜损脏腑,有何益哉?凡饵内气,用力寡而见功多,惟在安神静虑,不烦不扰,则气道疏畅,关节开通,内含元和,终日不散。从夜半后服七咽,即闭气,但内气不出,鼻口常徐徐出纳,外气内气都不相杂,至五更又服七咽,平旦又服七咽,都二十一咽止。若休粮者即不限此数。肚空即咽内气,咽内气常满自无饥渴。初以小难,久而习惯,自然内外之气不相混杂,渐渐关节开通,毛发疏畅,气自来往,亦不假鼻中徐徐通外气也。胎息之妙穷于此。

《胎息杂诀》介绍了两种操作方法 徐徐引气出纳,则元气亦不出。作功之人闭固内气讫,鼻中微微通往来,便令不至咽喉而返,气则逆满上冲,不可抑塞,如此即徐徐放,令通畅。候气调,即复闭之,切在徐徐鼻中出入,勿令至喉,极力抑忍为之,须臾,忽然自得,调畅内外泰矣,到此即千息亦不倦矣。胎息之妙,切在无思无虑,体合自然,心如死灰,形如枯木,即百脉畅,关节通。若忧虑百端,起灭相继,欲求至道,徒费艰勤,终无成功。此道至微至妙,出尘之士方可为之,未离名利之间,徒劳介意。 咽气满讫便闭气存想,意如流水,前波已去,后浪续起。凡胎息用功后,关节开通,毛发通畅,即依此。但鼻中微微引气,相从四肢百脉孔出,往而不返,后气续到,但引之而不吐。切在于徐徐,虽云引而不吐,所引亦不入于喉中,微微而散,如此内气亦不下流散矣。《胎息口诀》介绍说︰「凡欲胎息,先须于静室中,勿令人入。正身端坐,以左脚搭右脚上,解缓衣带,徐徐按捺肢节,两手握固于两腿上,即吐纳三五过,令勿结滞。涤虑清闲,虚心实腹,左右徐徐摇身,令脏叶舒展。」讫,即鸣天鼓三十六过,然后想眉间一吋为明堂,却入二吋为洞房,入三吋为丹田宫(亦名泥丸宫)。次存中丹田,次存下丹田,次存五脏,从心起,遍存五脏六腑。存五脏中,各出本方气,及三丹田中素云合为一气,于头后出,焕焕分光,九色上腾,可长三丈余,想身在其中,此时即口鼻俱闭,心存气海中,胎气出入,喘息只在脐中,如气急即鼻中细细放通息,候气平,还依前用心存之,以汗出为一通,亦不限过数。如体热闷,即心存气遍身,出如饭甑中气,此名满息。再咽,洞观形中五脏六腑及大小腹。绵绵不闻,经三十年以绳勒项,不令通气亦不喘息,喘息常在脐中,水底坐经十日五日亦可。《胎息经》说︰「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气入身来为之生,神去离形为之死。知神气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气。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若欲长生,神气相注。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勤而行之,是真道路。」这种方法与上引诸法皆不同,注重固守虚无养神气,注重不动心。可见,诸家对胎息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在具体操作中也各有主张。也可看出,胎息与服元气在根本的方法上是一致的,隋唐道教服气理论在强调服元气的同时,申说胎息的重要是自然而然的。这也就是当时道教服气的方法特征。

道教气功为中华养生文化的上乘精品,它积淀了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其中固不免有一些不合乎现代科学之处,但其主体部分仍不失为原始生命科学的结晶,是道教对中国古代科技技术的一大贡献。这一贡献,对当今人类的人体生命科学及医疗养生学的发展仍有巨大的借鉴价值,值得我们深入发掘,认真总结。隋唐道教注重服元气并总结出一套方法,成为道教功演变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接承汉魏南北朝道教气功已有的成就推陈出新,总结提高,又为唐末五代及宋元内丹的崛起准备了修件,打下了基础。这是一个从外丹转向内丹的重要的过渡时期。隋唐道教服元气的方法可以说是中华养生文化宝库中的一大瑰宝。

《云笈七签》卷58,《道藏》(台湾艺文本,下引同)第37册第29742页。 《云笈七签》卷58《尹真人服元气术》,《道藏》第37册第29742-29743页。 《云笈七签》卷58《服元气法》。《道藏》第37册第29743-29744页。 《云笈七签》卷58,《道藏》第37册第29739-29740页。 《云笈七签》卷60,《道藏》第37册第29766-29770页。 《云笈七签》卷59,《道藏》第37册第29747页。 《云笈七签》卷58,《道藏》第37册第29746页。 《云笈七签》卷58,《道藏》第37册第29741页。 《云笈七签》卷58,《道藏》第37册第29741页。 《云笈七签》卷58,《道藏》第37册第29739页。 《云笈七签》卷58,《道藏》第37册第29741-29742页。 《云笈七签》卷58,《道藏》第37册第29745-29746页。 《云笈七签》卷60,《道藏》第37册第29772-29773页。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ojia/4309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pg电子游戏的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pg电子游戏的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2023-11-02
内丹术的性命双修:身心即是性命性命全在身心
2023-06-24
天台山道家功夫正骨真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