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试玩入口-pg电子游戏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基于历史解释核心素养——《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pg电子试玩入口

历史教育家 2023-09-18 17:58:26

基于历史解释的教学设计两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18---19 世纪经济全球化突出表现为市场的全球化。在19 世纪中国被卷入全球化的过程中,茶叶贸易和鸦片贸易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因为这一时期英国是世界霸主,而英国统治和压榨东方的方式与这两种商品密切相关。英国人正是非常巧妙地控制了这两种商品的销售和生产,才从东方获取了巨大利润,并成功地成为东方霸主。在这次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中国主要通过茶叶和鸦片等商品同世界发生经济关联,但最终的结果是成为列强的牺牲品,并导致中国19 世纪的全面危机。这场茶叶与鸦片的较量,如何引发中国与世界的碰撞?又如何导致19 世纪中国的全面危机?

——仲伟民《茶叶和贸易在早期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

一、前夜——茶叶与鸦片的较量

茶叶与英国,鸦片与中国——两种嗜好品与两个国家的命运如此密切地结合在一起,看似偶然,其实必然。两种嗜好品在两个国家的不同命运,正好见证了两个国家不同的发展历程。由于中国与英国在19 世纪因为这两种商品而发生了特殊的关系,因此进行茶叶与鸦片的比较、中国和英国的比较,就显得非常有意义。

播放视频,完成鸦片战争前中英国情对比。

19世纪的英国19世纪的中国
政治制度
经济状态
贸易体制
外交政策
军事情况
思想文化
二、碰撞——龙旗的飘落

材料一:那次的战争我们称之为鸦片战争,英国人则称之为通商战争,两方面都有理由。关于鸦片问题,我方力图禁绝,英方则希望维持原状:我攻彼守。关于通商问题,英方力图获得更大的机会与自由,我方则强硬要维持原状:彼攻我守。就世界大势论,那次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探究一:为何就世界大势论,那次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为何中、英两国对同一场战争有着截然不同的定义?

材料二:英国的态度很简单:中国不答应他的要求,他就不停战。道光也很倔犟:一军败了,再调一军。中国兵士有未出战而先逃者,也有战败而宁死不降不逃者。将帅有战前妄自夸大而临战即后退者,也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者,如关天培、裕谦、海龄诸人。军器不如人,自不待说;纪律不如人,精神不如人,亦不可讳言。人民有些甘做汉奸,有些为饥寒所迫,投入英军做苦力。到了道光二十二年(1842 )的夏天,英军快要攻南京的时候,清廷知道没有办法,不能再抵抗,于是接受英国要求,订立《南京条约》。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探究二:为什么中国战败?最主要的要原因是什么?

教师:尝试从来源、性质和目的等多方面,说明导致这些不同解释的原因并加以评析。并告知学生这些都是导致不同解释的原因。

材料三:道光年间的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应当放弃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探究三: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92 ——p93 关于条约的内容,找到哪些是蒋廷黻认为当时中国人他们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应当放弃的?

老师解读: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他们觉得外人在广州一口通商的时候已经不易防范,现在有五口通商,外人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直到前清末年,文人忧国莫不以通商为后来的祸根。割让土地当然是时人所反对的,也应该反对的。但是香港在割让以前毫无商业的或国防的重要。英人初提香港的时候,北京还不知道香港在哪里。时人反对割地,不是反对割香港。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

材料四:(各通商口岸)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这段话的意思不太清楚,主要是“秉公议定”一语,后人亦有将此误解为协定关税的依据。其实不然。查该约英文本his majesty the emperor of china agrees to establish at all theports …a fair and regular tariff of export and import customs and other dues, which tariff shall bepublicly noticed and promulgated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由此可见,“秉公协定”一语是指清政府在制定新的关税则例时应秉以“公平”的原则。……据此,清政府只需制定一部“公平”的关税则例即可。其制定权和公布权完全属于清政府。……他们丝毫没有意识到,他们与英方议定的“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将26类160余种货物税率用两国协定的方式规定下来,清政府也就从此承担了相应的条约义务,从而在实际上丧失了单独改变税率的权力。——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五:倘遇有交涉词讼,管事官不能劝息,又不能将就,即请华官会同查明其事……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第13款规定。

材料六:向来各外国商人止准在广州一港口贸易,上年在江南曾经议明,如蒙大皇帝恩准西洋各外国商人一体赴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四港口贸易,英国毫无靳惜。但各国既与英人无异,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

——虎门条约第8款

总之,道光年间的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应当放弃的。这也是中国长期封闭落后造成的。

鸦片战争后的14 年,1856 年,战火又起。英法联军次第攻占广州、大沽,进入天津、北京。清朝又与英、法、美、俄四国签订了11 个不平等条约。与前次战争相比,清朝没有丝毫的进步,完全是重复错误。

三、反思——开眼看世界

老师:鸦片战争的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我们的军器和军队是中古的军队,我们的政府是中古的政府,我们的人民,连士大夫阶级在内,是中古的人民。我们虽拚命抵抗,终归失败,那是自然的,逃不脱的。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远东的近代史就要完全变更面目。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所以我们说,中华民族丧失了二十年的宝贵光阴。

探究四:同学们快速浏览教材看看近代有哪些代表人物觉悟了?他们有哪些新的思想?

材料七:在我国史学研究中一直有所谓“忠奸理论”。在不少史料与着作中有这么一种认识:鸦片战争失败是琦善、耆英、伊力布等“奸臣”作祟的结果。与奸臣截然对立的,是忠臣的精忠报国。他们的结论是:只要重用林则徐,中国就可能胜利,如果沿海疆臣均同林则徐,如果军机阁臣均同林则徐,中国一定胜利。

——摘编自《天朝的崩溃》

提问:到底是不是这样?是否如果都和林则徐一样,中国就一定会胜利?

材料八:今人称林则徐具有改革中国的思想,主要源于魏源《海国图志》中“师夷长技以致夷”这一命题(后将介绍)。但这一思想是否出自林,尚无直接证据至于他在广东购买西洋船炮,似也不能拿来作为证明。在林之前,虎门炮台上就架有行商购买的洋炮,在林之后,奕山主粤时期,行商捐建西式战船、仿制西式兵器的规模又大大超过林。——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九:魏源的思想虽不够充分,但却十分可贵,朝这个方向走下去,一定能上轨道。可是,魏源的这一思想是不确定的。在《海国图志》中,我们看到“师夷”“制夷”的言论,也可看到无须“师夷”即可“制夷”的言论,安南的札船、缅甸的木栅都是他用来说明土法“制夷”的生动事例。就是大讲“师夷”功夫的《筹海篇》中,也有黄天荡的故事。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十:《瀛寰志略》对外部知识的介绍,比魏源更详尽准确,也没有人们当时人惯常的附会臆测;它对西方的人文制度多有褒评,却又使用着旧观念。但是,对战后中国应走向何种道路这一最最紧要的问题,这部书没有做出回答。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探究五:如果林则徐没有被撤职,中国还会战败吗?当时的中国人有没有认识到自己失败的原因?为什么?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四、前行——历史的诉说

鸦片战争结束后的86 年,1928 年中英两国政府又在南京签订条约,取消协定关税。这一份新的南京条约开始了转折。

鸦片战争结束后的101 年,1943 年,中英两国政府在重庆签订条约,废除领事裁判权、军舰自由进入通商口岸、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不平等权利。

鸦片战争结束后的142 年,1984 年,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签订联合声明,香港于1997 年降下米字旗,回归中国。

由此,鸦片战争的一切痕迹已经或即将消除。或许,将来的人们,只能从香港中环以璞鼎查另一中文译名命名的“砵甸乍街”的路牌上感受到那次战争。到了那个时候,历史的诉说会否永久高昂?

作者简介:李进 湖南长沙麓山滨江实验学校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pg电子游戏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426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pg电子游戏的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pg电子游戏的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