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试玩入口-pg电子游戏 >> 诸子百家 >> 儒家

《中庸》教给我们的人处世之道。-pg电子试玩入口

荆十三 2023-12-27 11:16:26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作者为孔子后裔子嗣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重要的古典哲学著作,主要论述和阐发了最有价值的的治国安邦和谐思想;特别是对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人,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可以说是它是开启我们人生智慧的最好教材,是可供我们炎黄子孙终身受用的经典。

微信图片_20231227122842.png

《中庸》是一本论述如何达到儒家最高道德修养标准的条件和方法的书,是儒家经典之一,更是迈进儒学殿堂的金钥匙。对于“诚”这一概念,先秦儒家各个时期都对其有所提及,如孔子云:“民无信不立”,孟子云:“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但只有《中庸》将“诚”上升至哲学意义上,进行了高度的阐述和概括。

除此外,《中庸》还对君子的定义给出了全面而富有道德建设意义的解释。

人是世界上最宝贵的因素,世界上什么事都是人干出来的。但是,人是有差别的,不同品质的人干事的结果就不一样。一般而言,好人干好事,坏人干坏事,尤其治国平天下这样的大事,必须由好人来负责。儒家认为,这样的好人就是圣人和君子。圣人的要求很高,一般人很难做到,儒家理想而现实的人格实际是君子。《中庸》论及天之道、地之道、至诚之道和圣人之道,而谈得最多的却是君子之道。

《中庸》认为实施中庸之道所依托的主体是君子,一个人把自己管理好了,做到真善美,品格高尚,然后才能治国、平天下。这种培育人的品德的价值观可以引导现代的人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帮助我们规避人性中的恶,做一个更好更有德性的人。

为了更好的了解此书,特意整理了几个核心要点(这些只是整本书的冰山一角),供大家学习参考。

微信图片_20231226172734.png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译文:

孔子说,喜爱学习就接近智慧了,尽力去实行就接近仁爱了,知晓羞耻就接近英勇了。知道这三点,就知道如何修养德行;知道怎样修养德行,就知道怎样治理人,知道怎样治理人,就知道怎样治理国家了。

子思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中庸·第二十一章》)

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治,人则自立。天赋于人的自然禀赋就是本性,遵循本性的规律发展就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自身就叫做教。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子思曰:“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中庸·第二十一章》)一个有修养有道德的人,应该自觉遵循正道而行事。有些人却半途而废,不能坚持下去,而我是决不会停止的。圣贤告诉我们处处有道,事事有道;我们要尊重天性,遵道而行;决不半途而废,决不与道相悖。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中庸·第二十二章》 )

“诚”是做人的学问,“诚”是做人的准则。子思主张做人要心地坦荡,没有杂念;待人真诚,见事明白。子思曰:“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由内心真诚而自然明白道理,这叫做天性。由明白道理后做到真诚,这叫做人为的教化。内心真诚也就会自然明白道理,明白道理后也就会做到内心真诚。子思主张“诚”为人性第一美德。有了真诚,人才能成其为人;有了真诚,才能发挥人的天性;有了真诚,才能化育天下万物。他曰:“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中庸·第二十二章》 )只有修养达到天下至诚的人,才能彻悟天地万物运行的至理;通达天地至德万物至理,就能够极大地发挥人的天性;能够充分发挥人的天性,就能够充分发挥万物的天性;能够充分发挥万物的天性,就能够帮助天地化育万物的生命;能够帮助天地万物化育的生命,这种修养的大德就可以称之为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并列为三了。圣贤的教导告诉我们:真诚是为人之本。坚守真诚,就没有谁不被感动的;用真诚来修身,人的德行必然纯真;用真诚来办事,事情一定能办得妥当和成功。

子曰:“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中庸·第十七章》)

做人的最高境界是树立德行。子曰:“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中庸·第十七章》)有大德的人必定得到他应得的地位,必定得到他应得的财富,必定得到他应得的名誉,必定得到他应得的寿命。圣贤告诉我们,大德大得到,中德中得到,小德小得到,没德就没得。因此,我们一定要把品德修养放在第一位,要真正做到崇德、明德、修德、立德、还要带头行德和弘德。

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辩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第二十章》 )

欲当大事,须是笃实;勇毅力行,人生出彩。子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辩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第二十章》 )要广泛地学习,详细地探讨、谨慎地思考,明晰地分辨,踏实地行动。要么不学,学了没有学会绝不罢休;要么不问,问了没有明白绝不罢休;要么不想,想了没有收获绝不罢休;要么不分辨,分辨了没有明确绝不罢休;要么不行动,行动了没有笃实绝不罢休。别人用一分的努力就能做到的,我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别人用十分的努力做到的,我用一千分的努力去做。圣贤告诉我们:路是脚踩出来的。只有行动,才能给事业增添力量;只有行动,才能改变命运;只有行动,才能建立人生伟业。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译文:

治理天下和国家有九条原则。那就是:修养自身,尊崇贤人,亲爱亲族,敬重大臣,体恤群臣,爱民如子,招纳工匠,优待远客,安抚诸侯。“修养自身就能确立正道;尊崇贤人就不会思想困惑;亲爱亲族就不会惹得叔伯兄弟怨恨;敬重大臣就不会遇事无措;体恤群臣,士人们就会竭力报效;爱民如子,老百姓就会忠心耿耿;招纳工匠,财物就会充足;优待远客,四方百姓就会归顺;安抚诸侯,天下的人都会敬畏了。

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译文:

像斋戒那样净心虔诚,穿着庄重整齐的服装,不符合礼仪的事坚决不做,这是为了修养自身;驱除小人,疏远女色,看轻财物而重视德行,这是为了尊崇贤人;提高亲族的地位,给他们以丰厚的俸禄,与他们爱憎相一致,这是为了亲爱亲族;让众多的官员供他们使用,这是为了敬重大臣;真心诚意地任用他们,并给他们以较多的俸禄,这是为了体恤群臣;使用民役不误农时,少收赋税,这是为了爱民如子;经常视察考核,按劳付酬,这是为了招纳工匠;来时欢迎,去时欢送,嘉奖有才能的人,救济有困难的人,这是为了优待远客;延续绝后的家族,复兴灭亡的国家,治理祸乱,扶持危难,按时接受朝见,赠送丰厚,纳贡菲薄,这是为了安抚诸侯。总而言之,治理天下和国家有九条原则,但实行这些原则的道理都是一样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译文:

任何事情,事先有预备就会成功,没有预备就会失败。说话先有预备,就不会中断;做事先有预备,就不会受挫;行为先有预备,就不会后悔;道路预先选定,就不会走投无路。

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为人之道,平淡而不令人厌恶,简略而有文采,温和而有条理,由近知远,由风知源,由微知显,这样,就可以进入道德的境界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译文:

在下位的人,如果得不到在上位的人信任,就不可能治理好平民百姓。得到在上位的人信任有办法: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就得不到在上位的人信任;得到朋友的信任有办法:不孝顺父母就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孝顺父母有办法:自己不真诚就不能孝顺父母;使自己真诚有办法:不明白什么是善就不能够使自己真诚。

子思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第一章》)

中正则久恒,身直则参天。子思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第一章》)中是天下最为根本的,和是天下普遍遵循的规律。达到了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归其位了,万物便自然生长发育了。孔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中庸·第六章》)孔子说:舜可真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啊!他喜爱向别人请教问题,又善于分析别人浅近话里的含义。不宣扬别人的恶言恶行,只宣扬别人的长处善行。过与不及两端的情况他都掌握,采纳中正适度的用于百姓,这就是舜之所以成为仁义盛明舜的原因吧!两位圣贤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坚持原则,中正适度;和而不流,柔中有刚;包于大道,察于近言;执其两端,量度取中;以正胜邪,以直胜曲。

《礼记·中庸》记叙了孔子论述修身的方法,指出了人生修养的方法和途径。

首先从好学、力行、知耻这些浅近的事情入手,第二再进入智、仁、勇这一社会共同的道德境界,第三论述了修身,第四由修身扩展到治人,直至治理天下国家。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的伟大教育家,其教育目的是为统治者培养人才,教育的中心为“修身”,也就是品德修养,主张一个人提高了品德修养,就能成为有用之才。

孔子提出的很多修身方法和做人准则,对于当代人来说,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吸收。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rujia/14094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pg电子游戏的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pg电子游戏的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2023-12-26
为官从政,关键在一个“正”字
网站地图